养生、治病:人体不能切割看

作者:经络通 发布于:2019-5-31 14:33 Friday

 

 

疾病越来越复杂,现代医学分割论已无从下手

人体是个复杂系统,用分割论的观点来进行认识,其局限性已经显露。现代医学越是研究到蛋白水平、基因水平、通路水平,越是无法说明生命的复杂性。

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后遗症、胃肠病、风湿病、颈椎腰椎病等等,这些难以根治的慢性疑难病,中经堂专家指出,在用中医看来,就是生命系统功能紊乱、脏腑功能失调、经络瘀塞不通、气血能量失衡所致。

 

系统性障碍解决还要从整体出发

近百年来,除了抗生素带来的神奇功效外,西医对各种慢性病的治疗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当面临生命“系统性障碍”时,西医往往束手无策。人们开始重新理性地认识中医。然而有千年传统的中医技法如药、砭、针、灸、罐、导引、按蹻七大技法中,除中药之外,其它六大技法已逐渐被边缘化,中医古法支离破碎。

这些技法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基于经络发挥作用,如中药进入人体后有归经,而砭、针、灸、罐、导引、按蹻都是基于经络进行操作的疗法。中医内调外治的整体调理,恰恰是利用经络联系内外表里、沟通协调阴阳平衡的特性,所以依据经络进行的调理就是整体调理。

 

人体最重要的系统——经络

经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经络像网络一样连接人体内外表里,内属于脏腑,外络肢节,纵横交错,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的通道,是传递生命信息的通道。由于经络系统的这种联系,使生命有机体的各个部份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从而成为一个统一的、内部协调而稳定,并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

经气推动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约束气血的运行轨道,调节气血的容量,对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协调平衡起着总领的作用。没有经络系统对全身的维系、协调和平衡,就不可能有机体正常的生命运动。

经络遍布人体周身,不是固定的某一个器官,而是联络各脏腑器官的构成系统。例如手少阴心经,向内联系心,向下联络小肠,向外联络经筋皮部,开窍于舌,其华在面。正常状态下,经络运行气血、感应传导,在疾病情况下,经络也成了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同时,经络又能接受刺激,在体表经络施行各种技法,又能调节生命功能障碍,改善机体机能,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例如,对于感受风寒、过度疲劳、饮食不当造成的经脉之气不通利,疏通经脉气血就能改善机体状况,很快恢复健康。又比如脂肪肝三高症,浊气满胀、胸闷气短,经脉气机瘀阻,通过推拿或艾灸、拔罐等方法对体表经脉进行梳理,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人体出色的自愈能力,让经络成为解决复杂的系统性疾病的钥匙

中医认为人体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自我平衡、自我修复、自我再生、自我排异等功能,经络运行气血、沟通表里、协调脏腑、平衡阴阳,就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

有很多疾病,像高血压并不只是心脏的代偿功能坏了,而是体内环境出了问题,西医一味地控制血压的指标,加重了人体的血压自调节功能的破坏程度,最后整个调节系统瘫痪了。对这类高血压的问题,中医注重纠正内环境,上下经脉梳理并在背部夹脊穴用手法打开夹脊关,使能量和信息贯通后,血压自调节系统又开始工作了。

既然人自身本有一个防疾愈病的能力系统,我们为什么放弃不用,而去求救有毒的化学药与手术刀呢?

 

身体内在疾病都可在经络上寻觅表现

为什么经络体查能反应脏腑的疾病,因为这是经络联系到体表

经络在筋肉的分部叫做经筋,每条经脉的一条经筋;经络在体表的分部就叫做皮部皮部是按照十二经脉三阴三阳在体表分成六个分部,所以叫六经皮部。体表不同的经筋、皮部部位对应不同的经脉,向里就对应与经脉相关联的内脏,因此体表与内脏的关联是律可循的。内脏发生的病变可以在相应的体表反映出来。例如糖尿病患者中医多属脾病,常常在下肢小腿胫前脾经循行的部位可以触到结节,压痛明显。当我们在这些结节施行手法后,糖尿病病情会得到明显改善。又如妇科疾病、不孕症等常在骶部反射区出现皮下组织增厚、结节等,我们在这些反映区进行特殊治疗也会获得很好效果。

沿着经络这个体系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医外治法可以治疗内部的病,是因为所有外治法都是围绕经络展开的。

 

脸上的斑是小肠经瘀阻,经络折返的肩颈部也会不舒服

现在女性面颊有黄褐斑和痤疮,她在颧髎穴上有一个明显的压痛点。颧髎穴是小肠经在面部循行上的折返点,容易瘀阻不通,引发黄褐斑的同时也产生痛点,只要把颧髎穴这个痛点疏通了,面颊黄褐斑就逐渐减淡。但只这个点疏通了还只是治标,整个小肠经的动力不足造成经脉出现故障,除了散开颧髎穴痛点,还要顺经疏通小肠经在手臂循行线。小肠经折返最多的地方是在肩颈部,所以脸上有黄褐斑的人肩颈部一定不舒服。所以综合调理很重要。

 

看到罐像、摸到结节,诊、调一体

经络调理同时有两个效用,一个是诊,一个是调。包括我们现在触诊摸到的结节、条索、硬块,罐诊看到的罐印颜色、气味、湿度都是病气在人身体上的反应,查出来问题、同步解决问题,就把诊和调联系起来,这是个生理病理体系。因为它有生理的反应也有病理的变化,当外面有邪气侵犯,我们内部也就有问题可以反应,这样经络调理中就有了一个诊的概念。而事实上,诊的过程就可同步施调,这在中医外治法里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为诊了以后就可以调,所以在体表有压痛处就是施治处。

中医有“阿是穴”这个穴名,起先是医生在病处按压产生疼痛,病人因为疼痛喊出“啊——”,在这里施术后效果很好,于是在压痛处治疗成为一种经验流传下来,这是阿是穴的由来。在今天,凡是局部有异常的结节、条索状物、脱屑、红疹、按压痛等都是阿是穴,都可以在这些部位施行经络疗法,因此诊、疗一体是经络疗法的核心理念。

 

一般按摩只能缓解放松,无法诊病祛病

许多人以为,按摩、推拿就是缓解、放松肌肉酸痛,让人体感觉舒适,缓解疲劳,但这只是经络的部分作用。为什么通过我们的经络调理就可以解决内部的就是因为脏腑和经络相联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所以通过中医外治法对脏对腑进行辨证调理,能达到恢复脏腑自身机能的目的。

 

经络调理,以通为补、以散为泻

与口服中药不同,经络的补泻首先建立在经络疏通的基础上。经脉气血温通,瘀阻解除,脏腑组织器官气血充养,就能达到平衡康复。

因此,一般来说经络调理是以通为补、以散为泻的。

对于经脉瘀滞的实证,我们通常在施用手法疏通同时,配合刮痧拔罐、中药熏洗等各种方法使体内瘀浊通过皮肤向外散加强疗效。

对于经脉气血不足的虚证,我们常常用艾灸等方法。艾灸点燃后在穴位上施灸,首先是温经通脉,在温通基础上,瘀血去新血生,元气慢慢培育增长。经常做艾灸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饮食生活不规律,体内代谢水平下降,经脉气血瘀滞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当然程度有轻有重。通过经脉调理就能预防疾病,调整生命系统功能障碍,提高生命质量,延缓衰老。

 

-----------------------------------------------------------------------------------------------------------


Powered by emlog 沪ICP备081154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