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大病,皆源于脾衰——脾衰比肾虚更可怕

作者:经络通 发布于:2019-5-31 13:53 Friday

为什么脾衰比肾虚更可怕呢?

 通常人们认为:生命的动力源头源于心脏,其实躲在暗中的脾才是生命的动力源头。中经堂专家指出,脾才是推动全身循环第一动力,其次是肾,再次是肝,因此心脏并非生命的动力源头,没有被人看得起的脾才是推动生命循环的第一能量马达。

 

脾衰会有哪些现象呢?

像头部不清,视力下降,眼球混浊,眼球内热、涩,眼球在运转时觉得空、晕,眼球胀,这些都是脾衰所致。

头晕头胀、大脑发空、昏沉、困乏,根在后脑,也可说是脾的问题。

脾衰则力不从心,记忆力差,思维与反应迟钝。

脾衰严重时自感哪些症状?

   脾衰严重时看文字只看到几行,大脑就会极度疲劳,接着就昏睡过去;与人交谈,只听到几分钟,大脑就会一胀,随即大脑一片空白,对方谈什么,全然没听见,紧接着昏昏沉沉、疲劳至极。

脾衰,人会挺不起胸,在两乳为一水平线处塌陷;牙齿连根脱落,嚼食物时没有力,就在于脾衰没力气;关节疼,是脾肾衰老,不平衡所致。

贴士:脾衰的体查

脾衰病情发展隐蔽,变化微小,由于检查不出来,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即使是在病情恶化时,也难以找到实质上的证据。

中经堂对这类人群用手法检查时,只要一推动脾的能量,全身的虚损就会暴露出来——眼球鼓,头晕,全身乏力,下肢没劲。由于身体处于气血亏虚的状态,因此罐诊时各功能区罐象也整体发白,没什么血色。

 

一切大病皆根由脾衰

脾的健康直接影响到大脑的功能状态,脑衰,其暗中是脾的枯竭;肾枯竭的背后也是脾衰,心脏衰竭的背后也是暗中的脾衰,一切大病皆根由脾衰!许多人都听过“虚不受补”这个词,其实“虚不受补”的要点就落脚在脾上,大病的最终结果是脾受到损伤。

 

一些癌症也源于脾衰

脾衰源于“一脏器衰,另一脏器同样也衰”。在一定特定的环境下,五脏互相帮助,互相制约,互相依赖,又各自保养,反之则形成枯竭。

如西医所讲的胰腺癌、白血病、淋巴癌等源发于脾被暗的真空能量所焚而至脾焦;若要将肾水输送到胰腺,需要一年的时间方能到达,而实际上患者此时早已经没有提升的能量了。因此调理时,先以调理脾胃为主,其余为辅,以主要的脏器带动其他脏器。

 

脾衰的人易衰老

人的衰老是由内而外的,先有脏腑功能的衰退才有了外在容颜等的衰老。由于气血津液是人进行生命活动时所消耗的基础物质,当脾的功能衰退时就会出现气血津液生成量的不足,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养分,也无法濡养脏腑和容颜;另一方面脾气本身就是推动其他脏腑运作的原动力,脾气衰弱,则脏腑的运作就出现了异常,身体里旧的东西出不去,新的物质生成不了,因此,脾衰时不但没有充足的气血津液去濡养脏腑头面,更没有推动脏腑运行的动力,所以脾衰的人就比较容易出现面色暗沉、皱纹横生、面部肌肉松弛等问题,看起来比同龄人更加衰老。

 

贴士:到五十岁时,我们的脾内已经呈蜂窝状,其中已无实质——能量了。如果将脾再次填实,肾水自然就会升入头部,人就有回到年轻时期的感觉

 

【调理推荐】

调理脾衰要“补虚、祛瘀”

调理脾衰主要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补虚,二是祛瘀。脾的功能衰弱便不能生充足的气血津液,濡养脏腑及周身,时间久了变会导致更虚;另一方面脾气不足便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推动脏腑运作,身体里旧的东西排不出去,新的东西便没办法生成,垃圾长期堆积体内,最后又形成了瘀滞,虚和瘀的状态同时存在,调养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越补越瘀,越通越虚的恶性循环,这便是脾衰调理的难点。

 

改善脾衰调理过程中要克服两大难题

 

祛瘀,容易耗气,调虚,导致更虚

脾胃相连,脾衰必然会引发多种胃部疾病,而胃部不适常伴气滞、血虚和阳虚,因多数通排类的调理手法都是排汗、排津液一类的,难免耗气伤津,津血同源,便会加重血的不足;另外,气伤及阳,即使气机暂时通了,但由于阳虚后动力不足,就会形成新的气机不通畅,日久会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身体虚得更厉害。所以调理过程中要讲究通中寓补,平衡调理。

 

补养,使瘀堵更甚;扶阳,致胃火亢盛

脾气虚弱多伴肝郁,如果单纯健脾,肝郁情况下,补进去的东西就很难消化吸收,反倒增加了脾的负担,出现腹胀、腹泻日久人更虚弱;而一味扶助阳气,阳多了又使胃中火亢盛,胃口是好但吃进去后,由于脾的功能衰弱又没办法消化,便又加重了脾的负担,所以我们综合调理,疏肝健脾两不误,才能恢复脾胃肝胆的良性循环

 

脾衰问题的经络调理

中医认为,脾是化生气血津液等能量的“化工厂”,也是人体脏腑气机运行的枢纽,无论男女看似一堆不相干的健康问题,其核心都是由于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出现了异常,而这正是调理的重点。

 

Ø 脾衰问题,整体上多数是多瘀多虚的状态

首先要通,把病浊垃圾排出去,运用开胸解瘀调理前面的气血通道,然后脊柱松解将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疏通,从而整体打通气血的循环通道,从而使气血运行通畅,那么效果就立竿见影了。

 

Ø 脾的功能衰弱,往往存在易产生湿气的情况

通过通排类手法对瘀滞的经络进行疏通,刺激脾胃经化生气血,再打开背部督脉和膀胱经推动整体气血运行通畅,形成良性循环,最后结合灸法,健脾化湿推动水液正常运行,阳气通行,湿气驱除

 

Ø 调整人体气血的动态循环

在调理稳定的情况下,一般还要配合辟谷、内养功等养生功法,一方面清排脏腑经络的垃圾毒素,改善瘀的状态,另一方面从整体上促进气血的正常运转,使补进去的气血灌溉全身,恢复人体的升清降浊的功能。如果肝肾功能不好的,往往配合练习九阴洗髓功或九阳洗髓功。

 

脾衰,影响最大的是胃

衰可牵连多个脏腑,而最直接相关的便是胃。脾的功能减退,胃部即使去了原动力,同时也缺少足够的气血津液进行濡养,最后由功能性的病变一步步演变成了器质性病变,形成了多种胃部疾病。而胃的功能出现异常便会直接影响脾的运化,因此改善脾衰,调治胃部多种疾病也是重中之重。

◎慢性胃炎,单纯降火不可取

对于慢性胃炎,传统调理都以降火为主,虽然能快速消除烧心、灼热等症状,但是“火”的根源并没有得到解除。中经堂调理时首先通过一些手法疏泄肝气,调畅气机,同时重在疏理脾胃经,让脾胃正常得运化起来,这样体内的血气就会逐渐增加,身体有了足够的血气,就不再化“火”,这样损伤的胃粘膜就能慢慢得到修复。另外,配合辟谷功法,断了五谷来源,就是给了胃难得的修复机会,一步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胃溃疡不能长期依赖药物,疏通经络修复创面才是解决重点

胃溃疡,本身消化就是大问题,运用一些药物硬性疏通后,但因人体的胃是整体的大循环,只是疏通脾胃经,往往也不能彻底解决。有溃疡面不怕,但是要给它修复的机会。中经堂调理做的是要给胃进行减负,通过经络的疏通减少局部的瘀堵现象,给脾胃有自我修复的机会。不用药物,就能让它逐步恢复到以前的那种状态。

 

◎萎缩性胃炎关键要激活本身的自愈功能

萎缩性胃炎其实是胃粘膜和功能已经伤到一定程度了,已经没有力气运转起来了,调理更多是激活它的自愈功能。调理首先是疏肝,宣发郁结之气,同时健脾扶阳,围绕脾胃肝肾经激发经络之气,然后补一点阴,让人体这个发动机转起来以后有“油”,这样胃气就能慢慢顺健,时间长了损伤的胃粘膜和功能就能慢慢修复了。

 

调理案例:

脾衰多年,常感神疲乏力、胃腕胀痛,慢性胃溃疡、大便不成形等

李先生,脾胃功能衰弱56年,经常感觉四肢乏力,胃腕胀痛,“检查胃粘膜糜烂、胃溃疡”。今年腹部冷痛、大便不成形、腹泻等症状加重,经中西医治疗不明显,后经朋友介绍来中经堂。

体查发现其四肢肌肉松软无力,中腕区压痛,有硬结,面色萎黄,经专家辩证为脾衰造成的胃气瘀滞,肝气郁结。调理腹部团揉活血化瘀,立感胀痛减缓,配以疏通肝脾胃经,灸中腕、天枢,足三里等穴;局部定罐,膀胱经、脾胃、三焦俞穴,调理后中腕区压痛消失;15次调理后,李先生自觉浑身无力,便溏等不适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参见聚会,饮酒多食,未见腹胀腹痛;医院复查,胃溃疡面已经消失,客人非常开心。

 

-----------------------------------------------------------------------------------------------------------


Powered by emlog 沪ICP备081154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