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病,夏天来艾灸
作者:经络通 发布于:2014-6-13 17:13 Friday
“冬病夏治”对现在人,尤其是爱好养生人的生活里并不陌生,再中医看来,即将到倒的盛夏,虽然是全年气温最高,不便外出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诸如脐灸、三伏贴、食疗等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调理,对于因寒湿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疾病,可以最大程度的以火克寒,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很多人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寒冰一片,两寒夹击,调理起来十分困难。而很多人夏天长期在空调间工作,喜食寒凉如冰镇啤酒、水果冰,使得身体陈寒未去,又添新寒,导致气血瘀阻“寒凝血滞”。 而盛夏之际,外界暑热,体内心火正盛,最易驱除躲在膀胱经和关节处的积寒。若不趁夏日祛除积寒,等到外寒复来,又会内外交困。
“冬病”如何“夏治”?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大部分痹证、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
“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那如何在夏日去除积寒呢?在中医看来“冬病”与人的肌体阳气虚弱、运化水谷能力减弱、造成痰湿停留体内、水饮内伏密切相关。冬天天气寒冷,更易出现阳虚阴寒为主的慢性病,如腰酸、背痛、面部过敏、痛经、四肢发凉、胃寒腹泻等。而人体之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夏季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在这时调理经络,使经络通达,气血充沛,能最大限度的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疾,调整人体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至冬至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
冬病夏治之脐灸
中经堂脐灸制品如筒状,一端稳固在肚脐部位的灸座上,点燃上端,燃烧的纸筒内烟气通过压力下沉至肚脐部位,持续燃烧后,肚脐部位就会沉积一层药物。药物的有效成分在药气压力的作用下,使肚脐周围的皮肤毛孔得到扩张,从而使药物有效成分得到充分吸收,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祛除疾病。
目前,中经堂引进的温元脐灸共有10种,分别为心脏灸、畏寒灸、便秘灸、活血灸、肠炎灸、胃病灸、哮喘灸等,专门针对现代人因“寒凝血滞”普遍导致的各种心肺、胃肠、泌尿生殖系统的健康问题,7月盛夏之际,人体腠理疏松,阳气浮于外时,通过推拿及药物熏蒸,使体内伏邪向外透发,达到解除肌肉紧张,消除症状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