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重在发现病因,而不在止痛
作者:经络通 发布于:2013-12-19 16:09 Thursday
专家:张遗鹤,中国中医科学院特邀专家,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医院中医科主任
擅长治疗: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擅长运用中医经典学术思想调治脾胃、妇科、亚健康等病症。
林女士主诉:每次月经以前乳房都会有胀感,肚子很痛,而且情绪明显变差,晚上睡觉不踏实,多梦、很容易就醒了,平时坐的时间久了就会颈肩酸胀,扭脖子都、偶尔都会困难,经常会腹部胀气,脸色蜡黄,曾经生过两个孩子,每次例假来都有血块,颜色还发黑,自己的妈妈曾有乳腺卵巢肿瘤史。看多不少医生,中西医都有,但每次的症状都是一样,真的是很难过。
中医诊断:上海中医医院中医科主任,张遗鹤认为,痛经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虽然多见于青春期的女孩子,但是由于现代女性喜欢不按季节乱穿衣、常吃冷饮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得原发性痛经难以消除,困扰不少女性。像林女士的情况就是明显的脏燥,也就是由于平时爱生气,饮食不调引起的心肝火旺,肝气不舒,同时导致颈肩经脉之气受阻。
林女士的情况,也应该是生活中不少女性的真实写照。“十女九瘀”的说法对于这个时代下的女性很是适用。也有很多人说自己看过医生啊,但就是好不了,而有的是这次吃完止痛药,不痛了,但下次依然很痛,那就接着吃药,结果最后的结果则是有了药物强迫症。对于这个普遍情况,张教授则说痛经的关键不是止痛,而是从根本出发找出病因,辨明症状,从而可以更具针对性的进行调理。
痛经“病因”曝光
喜好寒凉食物,爱穿低腰、露背衣裤——引起宫寒
很多女性爱吃寒凉的食物、长期穿低腰露脐装、经常呆在空调房,让腹部、子宫长期处于寒气之中,想不痛经都难。
工作繁忙、节食减肥——引起气血亏虚
如今的女性为了追求独立,拼命工作、节食减肥、人流手术等无规律的生活成了她们的主流,长此以往,导致体内气血亏虚,自然会使得原发性痛经不断加剧。
心情不畅、敏感多疑、郁郁寡欢——引起气郁
女性天生心思细腻、敏感,容易压抑自己,生闷气、叹气等,如此沉闷的情绪更容易诱发痛经来袭。
痛经中医经络调理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上海中医医院中医科主任张遗鹤老师说,导致痛经迟迟难以根除主要有两大因素,经络不痛和体寒。其实,体寒也是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导致经络淤阻所致,可见关键则是疏通经络。
洗髓通脉 祛风散寒
此方关键在打通人体的黄中一脉,可通过阴道、谷道两个暗道,鼓动真气、温通活络、流畅气血,疏散子宫寒气,温暖腹部,进而调整阴阳、协调脏腑,祛风散寒,让全身获得濡养,从内改善体内血液循环,直击痛经病根,药到病除。
循经通络 直击肾、肝、脾三经
痛经之痛是由于肾经、肝经、脾经三条阴经有关。而循经通络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对整条经络进行全面疏通。调理师会分别沿着肾经、肝经、脾经的循经路线,依据不同的穴位分别施力,此时患者会感到酸麻痛胀,这就是气血在运行打通经络的时机。同时,在调理过程中,由于调理师的双脚始终赤足接地,这样可以将患者体内的寒湿之气在生物电能量带动下,通过调理师导入地下,并通过局部调理,强化对子宫、腹部等部位的手法,原发性痛经自然会慢慢消除。
点穴顺气 冲击经络相关穴位
原发性痛经的形成主要是不良生活习惯引起子宫供血不足,经络受阻。此法贵在运用气这一原动力,从肾经的太溪穴、复溜穴;肝经的行间穴、太冲穴;脾经的三阴交、关元穴等相关穴位施力,这样配合循经通络,可以很好的散寒祛湿,调理痛经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