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调理胃痛

作者:经络通 发布于:2012-9-24 10:30 Monday

  胃痛、胃酸、胃胀这些问题,在现代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已经成为一种很常见的症状。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养生中心中经堂专家提醒,胃痛一般指上腹胃脘部发生的疼痛,又称胃痛、心下痛。胃痛的发生常与寒邪犯胃、饮食伤胃、肝气郁结和脾胃虚寒等因素有关。中医调理胃痛往往通过整体的辨证分型,因此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中经堂通过体查时的触诊和罐诊,观察上腹部出现青紫罐印、或红肿突起,或肝区异常等。结合专家把脉,望诊等可深入了解胃痛的发生原因。对胃病的调理应遵循“通则不痛”之理。寒则温之,血则散之,气则顺之,热则清之。对于“不荣则痛”,当调补标本兼顾,而不泥于“痛无补法”。

  中经堂案例分享:

  张女士吃饭后容易胃胀,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不振,嗳气泛酸,恶心伴有呕吐。便秘、一般2-3日一次;颈部板滞、肩部不适、记忆力下降,腰酸;烦躁、总生气、乳腺小叶增生、月经中有血块,易醒,疲乏。舌淡,苔厚而腻,面色黄,脉弦细滑。

  中经堂专家分析: 慢性胃炎,长期胃胀,调摄失当,肾气亏虚、肝气郁滞、五脏紊乱,经络气血失衡。

  中经堂调理方案:

  1、点穴顺气,(颈腰椎+顺时针摩腹10min、肾俞、太溪、肝俞、肺俞、章门、期门、太冲、光明、大肠腧、大横、心俞、厥阴俞、内关、三阴交、凤池、天柱)

  2、透背熏蒸半小时 (清肠与排毒舒肝交替)

  3、全身拔罐,重点在三焦俞、肝俞、胆俞、丰隆、曲池、大肠腧、膀胱俞等穴位。

  4、培元艾灸多个穴位,在膏盲俞、肾俞、足三里、太溪、三阴交等穴位反复温灸,刺激穴位,提升经络能量及胃肠功能。

  调理效果: 几次调理以后,诉上腹部较以前舒适,痛感很久没有出现了,饭后消化较顺畅。每顿食欲还可,不会有恶心感觉。重点调理腹部,点中脘、天枢、大横、足三里、摩腹、支沟后,颈部、背腰部肌肉松软。坚持一个疗程后,慢性胃炎的各项表现消失,偶有焦虑、疲乏等症状,继续调理一段时间以后,通过调理绝技配合,扶正固本,去医院做胃镜复查,基本恢复正常,自己也感觉无其他不适症状。

  中经堂

  中经堂经络调理,传承千年经络调理精髓,专业运用中医经络理论,开展辨证调理。对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对症采用就打经络绝技及经典食疗三十方,合理搭配,攻补兼施。以行气化瘀、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原则,通过调补脾胃经络气血、通畅气机来改善症状,止痛扶正,标本同调,成果显著,极大的解除各种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中经堂是一家中医经络调理身体疾患的专业机构。同时有亲切专业的名老中医问诊辩证,五星级的环境和服务。如果您有胃痛、胃酸、胃胀的问题,建议来看看。

      即日起登录中经堂官方网站http://www.chongjingtang.com进行预约即可免费体验价值210元的中医经络特色体查。

-----------------------------------------------------------------------------------------------------------

标签: 中医经络调理胃痛


Powered by emlog 沪ICP备081154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