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找回被“夺去”的睡眠
作者:经络通 发布于:2019-6-20 17:25 Thursday 分类:推广
“在临床上,见过很多身体不舒服的人,最让人痛苦的就是失眠,睡眠差、多梦是和很多问题伴随出现的症状,这时我往往对他们说,我们先把睡不好觉的这个问题解决了,让自己能睡好,睡踏实。其实,中医讲只要睡觉睡好了,其他的很多问题也就随之好转了。”——中经堂坐堂专家
充足的睡眠是人对自身损耗的修复与身体保养的重要过程,然而在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入睡难,多梦,浅眠,易醒,睡眠不足等多种问题却成了人们的一大困扰,据统计中国30%~40%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失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今天小编特聘请了上海中经堂经络调理机构特聘专家段新法老师来给我们讲讲中医是如何调理失眠的。
中经堂特聘专家说,在临床上,见过很多失眠的人常常处于“烦躁”状态,久之便会造成一定的心理疾患,引发抑郁、焦虑、记忆力下降等问题。于此同时,长期休息不好一方面会过度的损耗气血能量,使身体免疫力下降;另一方面脏腑、经络等得不到正常的休息,长此以往,便会出现功能失调,也会导致气血津液等能量生成不足,出现面色无华、长斑、皱纹、容颜早衰等以及高血压、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
为什么失眠总是容易反复,那么难好?
很多人和我吐槽说,自己的睡眠情况总是时好时坏,要不是吃完药后好转一段时间,然后自己逐渐停药了,失眠就又开始了;要不就是觉得自己的睡眠怎么都好不了,治来治去还是不见好。其实现代人的失眠大致是可以分一下几种情况来看的。
1)上热下寒引起的失眠很常见,还不能乱补
这类失眠很常见,即使刚开始没有,后面也会演变成这样。调理时的度也很难把握,上面的火清多了容易伤元气,下面补过了易上火,所以这种人一清就虚,一补就上火。
2)长期的重度失眠,严重的消耗人体气血
长期失眠容易使气血不足、心神不宁,这种失眠常表现为入睡难,还伴有记忆力减退,甚至出现幻想,这是由于髓海失养引起。而长期失眠的人都有一定精神上的改变,体内气机运行不畅,这个时候一般人会选择“补”,结果反造成堵住,使失眠的更重,或长时间吃药,造成药物依赖。
3)总是后半夜一两点钟醒,然后凌晨才能睡着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后半夜一两点钟或是两三点钟醒,醒后很难继续入睡,要到凌晨才能睡着,并且睡眠很浅,一点点声音都容易被惊醒,这种症状多属于心胆气虚的类型。理时会去结合其醒的一个时间,从时辰、归经入手,同时结合脏腑,阴阳肝血等,以疏通肝胆经为重点,同时配伍心包经、心经及脾胃俞等,以泻肝养血,从而改善肝藏血不足及心神不宁的现状,如肝血虚,则再配合一些食疗,效果就更加明显了。
中经堂三步针对性的改善各类失眠
中经堂特聘专家说,失眠与人体脏腑经络息息相关,想要根治失眠就必须从经络和脏腑出发才能行之有效。中经堂的中医经络调理通过经过人机合参的经络体查和专家辨证,根据失眠的中医分型内养脏腑,外调经络全面解决失眠问题。这也是我在中经堂出诊的时候会用的一个基本的中医思路。
精准辨证:
中医的调理前提一定是精准辨证。在中经堂,我们首先会辨脏腑。因为对睡眠来心、脾、肾、肝的健康状况是一定要辨证清晰的。传统中医把睡眠障碍称为:不寐,不得卧,卧不安等等。但根本原因还是神不守舍,心神失养,后天脾胃所化生气血能力不够,还有肝藏血能力不足。中医讲心主神,肝藏魂,心主血脉不足,心神失养,肝藏魂功能不够,魂不守舍,这都是影响睡眠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先要找到根源才能更好地调治。
之后就是要辨清虚实。例如实症的人会多热扰心神、它会兼很多热证,易发热,急躁,发怒,仆昏,面色发红,脉象多为急数,洪数,细数脉,现在不寐的发病率一般来说实症多于虚症。而虚症的人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属于心火亢盛,肝郁化火,痰热扰心所致。辨明虚实症型,便能使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最后要辨病情轻重程度。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除了引起失眠的种种内在原因外,很多人会伴随出现一些心理因素,所以西医在对失眠进行治疗时很注重精神沟通和心理指导。长期失眠的人多数都会出现焦虑,抑郁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不解决,也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因此在辨症调病的过程中,病情及病程的轻重长短也要考虑在内。
特色手法:
中经堂作为中医经络调理机构,其诸多的中医外调手法都有其很多的特色。针对不同的病症,辨证组合来调理。例如,我们在调理失眠问题的时候,“拿五经”就是作为中经堂调理所有失眠症型的基础手法而用的。这里的五经是,即督脉、两侧膀胱经及胆经,左右相加共五条经脉。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通过刺激头部的经络、穴位,能够疏通经络、调节神经,从而达到调治失眠的作用。而与常规的“拿五经”有所不同的是,中经堂在调理的过程中不仅仅只针对头部五经,还有颈肩及枕后部,调治时手法也有差别。对头部调理时,会有针对性的处理百会穴、四神聪,风池、风府及失眠点等穴位,并使用轻缓的手法,而对枕后三角以及整个颈肩部这一带处理时,则会用偏重一点松弛性的手法。
因证而调:
失眠在中医上分很多证型,有内火旺盛、心肾不交、心脾亏虚等等诸多类型。例如有的人难入睡,性情急躁易怒,食欲不振,眼睛发红,尤其早晨,口苦口干特别明显,小便黄,大便干。舌体发黄发红,且两侧红的厉害,中焦热很明显。这都是肝郁化火的典型症状,调理时常以疏肝泻火、清脑安神为主。调养方法即基础手法加肝胆经络环,同时包括自养功法里面的太极、站桩,效果都很好,如果不能学习功法,也可以学一些摇头摆尾去心火的姿势,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另外,由于“心主神明”,基本上所有的不寐患者都会有心火的存在,都能在心包经上找到相应的结节即“阳性反应点”,因此点按揉心包经处理“阳性反应点”并对背腧穴,厥阴俞,心腧,至阳等重点调理也是降清降肝火,这也是调养失眠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