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多汗需留神,疾病信息告知你

作者:经络通 发布于:2013-9-16 14:54 Monday

  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中经堂专家指出,汗是阳气蒸化津液经玄府达于体表而成。故《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正常汗出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调节体温的作用。正常人在体力活动、禁食辛辣、气候炎热、衣被过厚、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出汗,属于生理现象。

  若当汗出而无汗,不当汗出而多汗,或仅见身体的某一局部汗出,均属于病理现象。病理性汗出的有无,与病邪的侵扰和机体正气的亏虚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中,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合作中心中经堂专家就多汗部位,进行准确有效的病理分析。

  ①头部多汗——湿热和淤血,元气虚脱

  “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汗出可预兆体内湿热上蒸,因上蒸之湿热与头部之阳热、两阳相合故蒸蒸汗出。头额出汗对疾病的预报意义如《杂病源流犀烛·诸汗原流》所言:“苦头汗出,齐颈而还,则为血症,湿邪搏阳亦汗出头额,水结胸无大热,亦汗出头额,阳明胃实,亦汗出头额”。另外,头部汗出也常为内有瘀血之征兆,《医学纲目》云:“头汗出,剂颈而还,血证也”。其他,关格不得尿,有头汗者死,有头汗,小便不利者死,元气下脱,有头汗如珠不流者死,说明了头汗的预报价值。又额部汗出如油多为虚脱厥证之信号。半边头汗又常为肾虚行房感寒的标志。

      点击查看原图

  ②鼻子多汗——水湿内停、脾胃湿热

  鼻汗多意味着水气停留,鼻汗与头汗同时并见,还常为关格、蓄血、结胸之前兆,又鼻准内候于鼻,故鼻汗还常为脾胃湿热之外兆。

  ③肩背部多汗——肺病先兆

  肩背汗出为肺病之征,因肩背为肺之外围,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病者……肩背痛、汗出。”

  ④前胸两乳间多汗——心阳不足、阴虚

  前胸两乳间出汗,并有气短心悸,这是为心阳不足的信号。常伴心悸、失眠、腹胀、便溏、腰膝酸软等症状。

  ⑤手足心多汗并前胸多汗——阴虚

  手足心出汗,及前胸出汗,即所谓“五心汗出”,常提示阴虚盗汗。可因阴经郁热熏蒸;阳明燥热内结,热蒸迫津外泄;脾虚运化失常,津液旁达四肢而引起。

  ⑥大腿根部多汗——湿热下注

  大腿根部多汗,常为湿热下注的征兆,因足太阴脾经经过此部位,又因脾经与脾相表里,而最容易侵袭脾的外邪为湿邪,湿性黏滞,所以大腿根部多汗则为湿邪侵袭入里,或可有身体困重、闷涨、酸楚等感觉。

  ⑦阴部出汗——肾阳虚衰

  阴部常出冷汗,为肾阳虚衰的先兆。

  ⑧半身出汗——中风先兆

       

  半身出汗,常为中风先兆,因痰瘀脉阻、气血失运不能煦达周身,故致半身无汗,正所谓《内经》云:“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是也。

  上海中经堂中医专家总结,头额汗出者,病在诸阳;手足汗出者,病在于胃;心窝汗出者心脏亏虚;阴下汗出者,下焦湿热;汗出偏沮(湿润之意)者使人偏枯之先兆;汗不至足者,热病欬(音忾,咳嗽之意)衄之危证。

  观察身体汗出的部位可判断病位及预兆疾病发生的可能病位。有汗者不可大意,若平素体健,则加以调养既可恢复身体正常功能;若平素感到头晕乏力,心慌气短,则应当引起极大程度的注意。关于汗出提示的疾病虚实皆可发生,所以养生调理主要围绕“补虚泻实”进行。

        点击查看原图

  上海中经堂专家提示,补虚调理最有效直接的方法则是进行艾灸和药物熏洗。中经堂培元艾灸、周天药浴满足了这一理念,培元艾灸将通过药物的热力传导作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对全身气血周天进行温补和培固;周天药浴则是运用“水疗”原理,结合道地中药材的药力作用,将药物精华部分通过毛孔腠理渗透入机体内部,包围式地消除人体疲劳感,恢复脏腑正常功能。

-----------------------------------------------------------------------------------------------------------


Powered by emlog 沪ICP备081154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