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肚子疼怎么回事?艾灸止痛效堪夸,标本兼顾除后忧!

作者:经络通 发布于:2013-8-20 16:07 Tuesday

  腹痛,常年肚子痛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个证候,常见于多种疾病中。如慢性胃炎、胃溃疡、阑尾炎等。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合作中心中经堂中医专家指出本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寒邪内积,脾阳不振或饮食停滞所致,胃肠之消化传导功能失常,清浊相干,气机阻滞不通而痛。

  中经堂专家分析:以(艾)灸法调理本病当以温中健脾、消食化滞为主,多取背俞穴、任脉、足阳明经穴。

  【基础选穴】

  1.中脘 《针灸甲乙经》:“中腹诸病……食不消,肠鸣泄利,灸太仓百壮。”

  2.神阙 《中华针灸学》:“主治腹中虚冷,肠鸣腹痛,泄利不止。”

  3.关元 《千金方》:“脐下绞痛流入阴中,发作无时,此冷气也,灸关元百壮。”

  4.气海 《寿世保元》:“治中寒阴证神法,灸气海、丹田、关元二七壮。”

  5.足三里 《十二穴治杂病歌》:“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

  6.天枢 《胜玉歌》:“肠鸣大便时泄泻,脐旁两寸灸天枢。”

  7.脾俞 《百症赋》:“脾虚谷以不消,脾俞、膀胱俞觅。”

  8.胃俞 《百症赋》:“胃冷食而难化,魂门、胃俞堪责。”

       点击查看原图

  【随症配方】

  1.脐周痛:灸水分、天枢、三阴交、足三里

  2.脐周虚痛:灸气海、关元

  3.脐下冷痛:灸气海、膀胱俞、曲泉

  4.脐下绞痛:灸关元、膏肓俞

  5.冷热不调,绕脐周攻注疼痛:灸气海、天枢、大肠俞、太溪

  6.积聚腹痛:灸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公孙

  7.脾虚腹痛:灸脾俞、胃俞、中脘、气海、章门、足三里

  8.食积腹痛:灸中脘、下脘、天枢、气海、足三里、璇玑、内庭

  9.寒积腹痛:灸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

  10.气血瘀滞腹痛:灸气海、阳陵泉、内关、太冲

      点击查看原图

  【艾灸腹痛案例分析】

  穆先生,37岁。于今年5月初初次到中经堂进行咨询腹痛调理事宜。穆先生诉自己患少腹冷痛5年余,初起腹部有凉感,逐渐加重,继则腹部冷痛,缠绵不休。同时伴有阴茎勃起无力,腰酸,失眠,神疲倦怠,四肢发凉。上述不适感出现已历经5年,其间曾先后以服药、注射等治疗,收效不显。专家辨证见:面色淡,无华,触及其腹部及手足清冷,舌淡少苔,脉沉细。

  中经堂专家诊断为肝肾不足、下缘虚冷所致的少腹冷痛。调理宜补益肝肾,温暖下元。建议使用中经堂培元艾灸调理。选穴主取任脉经穴为主。穴取神阙、关元均灸,每日调理一次,每次约半小时。

  施灸时穆先生感到有温热感从体表直透腹里。是日调理1次后,即感腹部冷痛稍稍;灸治4次后,腹部冷痛稍减;培元艾灸调理4次后,腹部冷痛大减,睡眠好转,腰酸减轻,但手足清冷如故;调理7次后,腹部冷痛,腰酸消除,睡眠安稳,四肢转温。又灸3次以巩固调理效果,3个月后,穆先生再次到中经堂进行体查服务,专家问及情况,穆先生诉一切正常。

  中经堂培元艾灸——腹痛患者的福音,对症施灸是特点

  专家辨证·随症选穴·有理可依·痛消病除

  中经堂培元艾灸调理某些痛症的效果十分显著,艾灸的温热机制效应、药力机制效应、穴位机制效应,共同在局部穴位施以技巧性刺激能够使药物的药性在艾热的放大作用下,储存于穴位,随着经络的传导释放到全身,激活人体内的“药库”,调解脏腑功能,使人体的组织系统形成自我康复机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施灸后,腹痛患者会自觉上、中、下三焦有温热的通透感,此是施灸后气血在体内恢复正常循环的表现。难以言表的畅达感围绕全身,腹部的感觉良好与否,其与气血阴阳调和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中经堂培元艾灸作用于体表局部,却见效于全身,可见其效果之神奇。中气充足,腹部不疼痛,生活开心健康。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向中华经络堂每个分馆派遣了不少于四名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权威中医专家,并组成了以严世芸会长为主任的中医专家委员会。专家将长期驻店,为前来接受调理的顾客提供高水平的中医辨证咨询服务,从而为每一位顾客量身打造最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调理方案,如果有常年肚子痛,腹痛的问题,不妨来中经堂看看中医专家。

-----------------------------------------------------------------------------------------------------------


Powered by emlog 沪ICP备081154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