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最全资料,祖传中医教您春季养生,奉献给大家

作者:经络通 发布于:2012-3-19 17:52 Monday

我的一个朋友是中医世家,现在也继承祖业,在上海一家中医院工作。他写的春季养生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有这么一句老话说的号,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做为一个几千年的农业大国,中国好像和春天有不解的情缘,比如春节,比如端午,比如清明,比如三八妇女节……

 由此种种可见,春季这个季节对是多么重要,那么在如此重要,堪称一年之计的春天,我们该如何保证自己的身体呢

 今天就说一说春季养生的一些闲话

 中国人历来重视养生,不论有钱的没钱的,地位高的地位低的,是皇帝还是乞丐,总有一些适合的方法

 比如几千年以前,那个时候还是刀耕火种的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不像现在,动不动就是吃什么膏方,或者找中经堂理疗。但就算这么艰苦的条件,也是有养生的方法

 比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就有这么一段话: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就是说,春天了,万物都复苏了。比如那些树,开始发芽了,知道为什么那些树动不动就可以活个几百年的,因为他们顺应四时,知道该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

所以我们人都要学习自然,这样就能长寿,怎么做呢?就是要晚上晚一点睡,早上的话天刚刚亮的时候就起床。

起床干什么呢?就是散步,这个散步是有名堂的,要廣步於庭,被發緩形,按现代话来说就是穿着一些宽袍大袖,不要拘束,腰带都不要系,在一个通风的地方休闲的散步,慢慢的摆动自己的肢体,调形调气

就像树一样,全身的气血慢慢的发芽,感受在血管流动的活力,萌发生的希望,这是最基本的。如果在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应该怎么样呢?

就要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意思不用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呢,古人认为春天是生的季节,比如说发春这个词,对吧,不解释了。所以我们对待那些小动物能放生的尽量放生,因为这是繁殖的季节,是希望的季节,以此类推,予而勿奪,賞而勿罰,也是这个意思,所以他说这是春氣之應,養生之道,效法春天的养生之道,如果不遵守的话怎么办?后面再讲

大概的解释了一下这段话,当然大家不一定去照着做,毕竟,照做的话大家也做不到。我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这正的养生是什么,是天人合一,什么是天人合一,法于阴阳,合于四时,就比如皇帝内经的这个例子

 

当然现代人是做不到的,平常上班受老板的气,加班加点的工作,下班还要带孩子,忙都忙不过来又怎么能做到这些呢

所以就出现了食疗、按摩等一些小技巧,利用食物中的五行之气,或者刺激穴位,代替身体的本身之气调和气血,虽然比不上天人合一,但聊胜于无吧

那么我们就来介绍几个简单的小玩意吧

 

春天五行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因此,顺应天时变化,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进行相应调整,“未病先防,有病防变”加强对肝脏的保健正当其时。把肝这个解毒工厂建设好、经营好,人才不会得病,

 

如果说穴位的话,这里特别推荐三个脚上的肝经大药:大敦、行间和太冲。

  1 大敦穴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

  “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2、行间穴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3、太冲穴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太冲穴”很好找,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脖子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按揉方法就是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然后从“太冲穴”向揉到“行间穴”方向推揉,就可以把有助于将肝火基本上泄发出去了。

  

说完了穴位,再讲讲食疗,

  

春季是万物生长、万象更新的季节。春季该摄取哪些营养以及怎样调整饮食呢?很简单,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顺口溜来概括:春天里来日渐暖,厚味饮食应转淡,时鲜蔬菜要多食,酒肉辛辣要少吃,健康长寿有保障。  

 

1.饮食要营养平衡  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要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  

2.春季饮食养肝为先  按中医观点,春季养阳重在养肝。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春季萌发、生长。因此,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注意在春季养阳。且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如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中医认为,春在人体主肝,而肝气自然旺于春季。如果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为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保持人体健康,在饮食调理上应当注意养肝为先。

 

3.饮食要养阳  阳,是指人体阳气,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即指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照《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抵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亦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另一方面,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故在饮食上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春天时人体阳气充实于体表,而体内阳气都显得不足,因此在饮食上应多吃点培补肾阳的东西。目前除了蓼、蒿等野菜已较少食用外,葱、蒜、韭等都是养阳的佳品。 

4. 多食甜,少食酸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我国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旺,人可延年益寿。但春为肝气当令,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能伤害脾胃之气。有鉴于此,在春季人们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于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如大枣、山药、锅巴等。 

5. 饮食要清淡  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在动物食品上,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胃寒的人可以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点生姜蜂蜜水,以润燥镇喘;有慢性气管炎的人,应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温大热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伤身。 

6. 平时要多喝水  饮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饮香气浓郁的花茶,可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郁滞疏散。而适量饮茶,还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贪冷饮。 

7. 多食蔬菜  人们经过冬季之后,大多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常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因此,随着春季的到来及各种新鲜蔬菜的大量上市,人们一定要多吃点新鲜蔬菜,以便营养均衡,身体健康。

中经堂网址:http://www.chongjingtang.com

-----------------------------------------------------------------------------------------------------------

标签: 春季养生


Powered by emlog 沪ICP备081154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