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看黄褐斑哪里好?
作者:yangxiying 发布于:2012-3-7 16:47 Wednesday
脸上莫名其妙长出许多黄褐斑,采用各种方法想去掉,结果气色越来越差,皮肤越来越敏感。最后发现原来“斑”出有因,根源在于自己有妇科病。近期,27岁的王小姐扎扎实实被上了一课。经过医生解释,她才恍然大悟:治“本”比治“标”更重要。
王小姐从小脸上就有很多雀斑。近几年来,她脸上又逐渐冒出许多黄褐斑。虽然表面上她并不在意,但心里是很自卑的。她偷偷服用了很多保养品,买名贵化妆品来改善,可得要么没效果,要么就反反复复。有些含汞的不良化妆品,短期内祛斑效果十分明显,还有增白的效果,但很快就卷土重来,并且更加严重,又听说某些美容院可以用激光祛斑,她冒险尝试。效果一般,而且术后皮肤又薄又敏感。结果,最近单位组织体检,她被查出子宫肌瘤,卵巢上还有小囊肿。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养生中心的专家何金森指出,《黄帝内经》自古就有“有诸内,必形于诸外者也”的言论,认为黄褐斑与子宫肌瘤的有共同的发病原因,它们多与情绪因素相关,即“随喜怒而消长”,如怒气伤肝,肝瘀气滞,血运不畅,胞脉受阻,血室失养,日久痰湿血瘀内停,下行胞宫,积于子宫,故可结为子宫肌瘤;情志郁结,导致内分泌失调,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体外,瘀积于皮下,色素沉着而形成面部黄褐斑。
由此可见,女性脸上的黄褐斑只是身体状况的外在表现,如果不根据具体情况调理好内在的妇科病,单独清除脸上的黄褐斑是盲目的。
辨证分型,帮您找回自信的面子
中国中医科学院特邀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何金森认为,面色苍白而无光泽、晦暗、或黄或黑、有色斑、表皮松弛、眼圈发黑、色斑、眼睛黯淡无光等,是由脾胃虚寒、肝血虚所引起。
痤疮、气喘、面部无光,是脾胃虚寒
大家都知道,男属阳,女属阴,男性容易产生阳盛的问题,女性容易产生阴寒的状况。而上诉的主要源头就是——寒!所以“面子”有问题的女性要去阴寒。
脾胃虚寒会引起消化不良、胃部冷痛、腹痛腹泻,也会引起脸色晄白或浮肿、脸上起痘痘,说胃是人的第二张脸,很多人脸上人容易长痘痘,这是因为胃寒时身体为了自我保护就会用自身散发的热来保护自己,这就是燥火,不停的不停的往外冒,皮肤就成了他的出口。所以说——痤疮就是体内的燥火。胃寒上传会导致心阳受阻,肺气寒瘀,引起胸闷、心慌,还有咳嗽、气喘等。此时人的面部惨白而无光泽,有时会有浮肿。胃寒还会导致寒气下传于肾,导致痛经,月经时乳房胀痛或是大腿根酸痛,这就是胃经不调造成的。而此时面部会导致青白或眼圈发黑,面部会有很多色斑,肌肉也变得松弛。而面部主要的器官,我们灵魂的窗口——眼睛,也是黯淡无光的。
调理方案:
采用中经堂培元艾灸,依据中医“虚者,补之;凉者,温之”理论,艾灸可以温补脾肾之阳,化气利水,对脾俞、足三里等穴位采用温灸法,从而恢复脾的正常生理功能,解除脾阳虚引起的面部会导致青白或眼圈发黑,进一步濡养脾胃,清除脏腑、血液、经络中的浑浊之气,使经络血脉清净,表现在外的面子问题即可改善。
晦暗、有色斑、表皮松弛,是肝气郁结
多因生化之源不足,或失血过多及慢性病耗伤肝血所致,另外,由于女性具有周期失血的特点,会引起血液供给不足,这些都会影响到肝脾,造成肝气郁结、肝血亏虚。
肝气郁结,导致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于头面,则面色苍白、晦暗、或黄或黑、有色斑、表皮松弛。肝血不足不能儒养清窍,故见头晕,眼花,耳鸣;肝开窍于目,肝血虚不能营养于目,则出现眼睛模糊,眼睛干涩,视力下降或晚上视力下降;肝在体为筋,其华在爪,肝血虚不能滋养筋脉爪甲,则手足麻木、手足颤抖,各种各样的抽筋,肌肉拆动,爪甲没有光泽,脉细;肝血虚冲任失调,不能营养子宫则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
调理方案:
选择循经通络、点穴顺气,针对瘀阻的肝经整体疏通,点散瘀结的气血,配合“搓、推、走、拿、抓”等手法,重点太冲穴、行间穴、肝俞穴加大力度,补充人体正气,从根源解除肝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晦暗、或黄或黑、有色斑、表皮松弛。
何金森教授说,内部问题解决了,那表现在外在的面子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再看此时的容貌,面色红润,神光外露,眼睛有神,精力充沛,充满魅力和自信。
更多相关资讯请点击:http://www.chongjingta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