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中经堂周天药浴,暖暖的!

作者:yangxiying 发布于:2011-12-14 13:01 Wednesday

  冬季气候寒冷,阴气旺盛,人体关注避寒保暖,对养生保健至为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脏器生理功能逐渐衰退,体温调节能力与耐寒能力均下降,所以在冬季要重视各方面保暖,方能安度寒冬笑迎春天。上海中医药学会养生中心中经堂专家指出,通常冬季保暖要注意以下6暖:

点击查看原图

  人体自身部位的保暖:

  身暖

  进入冬季,人们应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及时加穿衣服。每天收看天气预报,注意有无寒流,关心防寒保暖,避寒气侵入体内引发疾病。棉衣内胆宜选用份量轻、保温性强的丝绵、羽绒、羊绒、晴纶棉等材料。平时要多到室外活动,坚持体育锻炼,使气血流畅,循环无阻,新陈代谢加快,躯体温暖,以提高耐寒能力适应气候转变。

  头暖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人体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掉,如同热水瓶不盖塞子一样。有资料表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子的人,在环境温度为1℃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量的1/3,4℃时为1/2,-15℃时高达3/4。可见,为了减少体热的散失,寒冬戴一顶合适的帽子很有必要,特别在外出时更需要。正如俗话所说:“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否则,头部暴露受寒冷侵袭,血管收缩,神经痉挛,肌肉紧张,很容易引发伤风感冒、头痛鼻塞、牙痛、三叉神经痛、面瘫嘴歪、胃肠病复发,甚至更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也常发生。

  背暖

  背部是人体防寒的重要屏障。中医称“背为阳,腹为阴”。背是督脉经和足太阳经循行的主干线。督脉总管全身之阳经,为“阳脉之海”;足太阳主人身之表。两经分布在背部的众多穴位与内在的五脏六腑相关。如背部受凉,则风寒之邪从背部穴位侵入人体,损伤阳气而导致生病,或使病情加重、恶化和旧病急性发作。那些有鼻炎、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风湿病、肠胃炎、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冬季加穿贴身背心益处很大。

  脚暖

  “热从头散,寒从脚起。”人体最先感到冷的是脚。脚对头而言属阴,故阳气偏少。脚远离心脏,又长时间下垂,血流缓慢,循环不畅,血供不足,且皮下脂肪薄,保温性能差。所以,人全身脚的温度最低。脚受凉后,不仅易生冻疮、皲裂,还会通过神经反射,酿致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功能下降,引起鼻咽部隐藏的病毒、细菌得以乘机大量繁殖,从而诱发感冒、扁桃体炎,或使气管炎、哮喘、关节炎、肠胃病、痛经、腰腿痛等旧病急性复发。因此,冬季要保持鞋袜干燥温暖,并常换洗晒。还要少坐多走,促进血流通畅,临睡前用温热水浴脚后再按摩脚掌心10分钟,以增强养生保健功效。

  住所保暖:

  室暖

  冬季里,居室需要采用取暖设备,使室温保持在15℃以上,因为室温如果过低,则人体尤其是老年人易受寒气侵袭,导致引发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病患,产生严重后果。

  饮食保暖;

  食暖

  冬季寒气当令,饮食宜温暖,忌寒凉。应多吃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兔肉、鸡肉、牛奶、鸡蛋等,但不可多吃熏烤煎及辛辣物品,火锅也不可多吃。要喝淡红茶,适量喝点红葡萄酒。不喝冷饮料,以免伤害脾胃消化功能,或引起肠胃病复发。

  冬日选择中经堂周天药浴,暖暖的,享受+调理

点击查看原图

  周天药浴揭秘神奇药力作用

  “药力循经走,病根轻松除”,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对周天药浴的经典概括。调理时,借助水的热力,药物成分能够透皮循行于人体经络,其作用最终深达病变脏腑,从而拔除顽固病根。另外调理时,周身腠理开张,毛孔扩大,还能加快汗腺的排泄,起到发汗退热,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的作用。

  边调理边享受,周天药浴感受气血周天而行

  中经堂药浴浴液经过泡药、煮药、凉药、加水等环节处理,历经4小时准备,方可正式使用。顾客全身浸泡于这种精心准备的浴液之中,能够感受到全身心的放松,与此同时药物成分快速透过皮肤进入体内,借助热力、药力沿任、督二脉循环,气血周天运行,顾客在舒舒服服的享受中,把健康问题也调理没了。

  相关链接:上海经络养生网:http://jlysw.chongjingtang.com

  

-----------------------------------------------------------------------------------------------------------

标签: 中经堂 周天药浴 冬季养生


Powered by emlog 沪ICP备081154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