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气血充足,除了补,先学会别损耗,别挥霍。聪明如你,避免这些便会省下很多气血。
一、运动过度
运动让气血也通起来,特别是身体有湿气的人,出点汗,特别能把湿气带走。但是过犹不及,倘若过度,反而是对气血的消耗。
这些症状,证明你运动过度了:
★ 运动后感觉疲劳而不是轻松。(如果是咬牙坚持后继而又轻松了,便更是透支了)
★ 月经迟来,量少。
★ 没有食欲,消化不良。
★ 情绪不稳易冲动。
★ 失眠、多梦、嗜睡,醒来脑袋昏又沉。
二、吃得不对,气血倒退
1)狼吞虎咽
吃下去的每一分都算数。吃得过于粗速,不知不觉又吃了很多,没有唾液的包裹,食物大块地囤积在脾胃中,白白消耗身体的气血去消化他们。
2)重口味
越有味道的食物越是调度消耗精气。尤其辛辣过多,耗气伤神。而过咸则会伤血。吃粗茶淡饭越有味道,越是身体强健,元气足的表现。
3)不吃五谷
很多时候,你最先舍弃的,往往是你最不该舍弃的东西。比如,五谷。「五谷为养」,最养精气神,也最养气血。
三、不良情绪,气血暗耗
在中医理论中,纠结耗气血,思虑耗气血,恼怒耗气血,恐惧耗气血。
而所有的纠结、思虑、恼怒、恐惧通常是把「我」看得太重要,太想把所有的好处都放在自己的兜里,有贪念,却又没有能力,总是在「想望」,而不去实践,是最耗气血的状态。
特别喜欢曲黎敏老师的这段话:
怎样才能「无我」? 如果你陷在人生观里,则无处不是「我」,纠结痛苦地没个完;一旦有了宇宙观,瞬间地球都是个「点」,「我」更加杳然不见。所以,想天地生死之大事不会损耗身体,若纠缠于「细」,气血经脉顿结,耗精劳神。因此,真养生,是养格局。
四、快节奏的生活
现在人什么都讲快,成名要快,吃饭要快,坐车要快,说话要快……要知道,快就要剧烈的消耗能量,可我们的身体跟得上吗?
熬夜是消耗气血的主因。这个大家听得非常多了,因为晚上主阴,白天主阳。血就是阴,晚上是养血的时候,你不睡,怎么可能不气血亏呢?晚上很疲倦的时候洗澡也是很耗气血的。
所以应该让自己静下来,慢下来,这才是一种蓄积能量的状态,才能够把气血养回来。
试试5个中医调理方法
脸色苍白、四肢无力等都是气血不足的症表现。那如何调理气血不足呢? 中医认为,养足气血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大体可通过五个方法调理,供大家参考。
1、日常养气血
睡眠是养气血的第一大补。晚上9点到凌晨3点是养护肝胆的最佳时间。人如果长期过子时(晚上11点)不睡,就会伤肝、伤胆。肝藏血,要做到不熬夜,晚上11点前睡觉,早上5-7点前起床。
此外,适量运动也是调养气血必不可少的环节。脾主肌肉,肌肉有消耗有缺乏,脾胃功能才会增长,这是人体自然之作为,药物的外力作用是没有这么大的效果的。准确的讲是适度运动,最佳状态是运动到身上发热微汗出。
另外,上午运动比下午好。因为上午人体行阳经,顺应其生发;下午行阴经,主静,安静一点,阴血才蓄养。
2、养气血小功法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之说,认为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生成的,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疗血证必须重视调理脾胃。
推荐常做《八段锦》之“调理脾胃臂单举”。这是《八段锦》的动作之一,功在强健脾胃,尤其适合焦虑、饮食不规律的人常常练习。
①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
②两只手掌心向上,捧在小腹前。
③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拢,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胯旁撑掌,保持片刻。
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反复多遍。
3、食疗养气血
俗话说“男不离四君,女不离四物”,四神汤,由茯苓、淮山、莲子、芡实(或薏仁)组成,具有健脾、养颜、清火、利尿等诸多作用。
材料:云苓(白茯苓)10克、山药片15克、莲子15克、芡实10克、水3碗。
做法:
①把云苓、山药片、莲子、芡实洗净。
②煮沸清水,各种药材,武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两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适用人群:
肠道功能软弱的人;
身体比较瘦,营养不良,希望增肥的人士;
压力较大,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士;
肤色暗淡,失眠长斑,内分泌不调的女士。
注意事项:
食用时,尽量不要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
温服,服用时饮食以清淡为主,忌烟酒辛辣;
女生经期时不要喝,否则会阻碍经血的排出;
因四神汤食材含大量淀粉,单独炖煮口感较涩,可加豆制品一起煮粥或汤,较容易消化。
此外,补血中药材有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枸杞子、丹参等。补血食材有红枣、龙眼肉、山楂、菠菜、胡萝卜、黑芝麻、红糖等,做成可口的药膳,均有很好的调节气血之效。
4、经络养气血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坐在电脑前工作时,应当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耗伤气血。肝开窍于目。搓手心,最简单实用的养血保肝法。
方法:两手伸直,手心相对,上下搓,前后揉,然后两手做「负阴抱阳」的动作—右手包左手。
时间:早上做完之后,可以在中午11点到13点再进行练习,是最简单实用的养气血法。
从经络的角度来说,手掌心有心包经的劳宫穴,是主血的,手心搓热后就有活血的效果。
中经堂肝脾专项调理
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化生之源。而肝郁则脾虚,郁闷暴怒的情绪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耗伤。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有助脾胃运化,因此,调肝脾是养气血的根本。
1、通调气血
背部疏通是调动气血最直接的方法,常常会发现这些地方有条索、结节、压痛等,表明我们的气血从源头就出现了问题。调理时要重点疏通开,对肝俞、脾俞等也要重点处理,这样肝脾就能充足的气血供应。
2、调顺肝气
胁肋部是肝胆经走形的地方,这类人往往一碰胁肋部就会感觉痛,背部肝胆反射区也有明显压痛,这些都是气机不畅在体表的反应。通过对这些地方进行调理,循着肝经使郁结的肝气得到疏散,调理后顾客会明显感觉到一阵舒畅感,胸闷的感觉也会随之消失。
3、运健脾胃
肝脾专项调理要点是:一是在脾胃气血的发源地,深度唤醒脾胃的功能;二是帮助疏通腹部的四关两口,便于新鲜气血进入脾胃,提升脾胃的本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