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祖国传统中医称之为“痹症”,患上风湿病,几乎就离不了终身性的治疗.据国家卫生部调查统计,每年因风湿、类风湿、骨病,直接或间接死亡人数约达150万人。因此,治疗风湿、类风湿、骨病已全国告急,刻不容缓。但风湿病的治疗非常棘手,医学现有的办法无法解决患者的痛苦,如通过祖国医学的调治,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风湿病药物控制的危害

对于风湿病,往往让人谈病色变。它是一种发展性的病,一旦罹患此病,不治疗这个病不会自己好,由于反复的发作,和年龄增长后抗病性下降,后期症状往往多发又严重。目前,医学除了给病人大量服药控制,并没有好的办法。但药物是把双刃剑,尤其是含激素的药,不少多年服药的风湿患者,后期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如发生小腿溃烂、流脓,脸部肿如满月,胃胀气如十月怀胎、全身浮肿等,这时停药无法控制风湿,继续吃药带来的副作用又更是让治疗雪上加霜。
中医认为,此类疾病的发病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它的致病源主要是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后逐渐侵犯皮脉肉筋骨,造成痹症。病人把脉时发现脉沉,体内气滞,痰浊、瘀血沉积,正气不足。而长期乱吃药易损正助邪,造成脏腑虚弱、经络气血亏虚,无法切断“风湿因子”的形成,这也是此病不断发展加重的重要原因。

风湿与类风湿的辨别

风湿虽与类风湿仅一字之差,但这两个病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治疗时要异病异治,才有奏效,否则难免会延误病情。
风湿是一类外感风、寒、湿等外邪而诱发的疾病,它的典型特点就是一遇到天气变化就容易发病,破坏力主要聚焦人体各个大关节,比如肩、肘、膝、手等,这些部位红肿、疼痛、麻木,屈伸受到限制,严重者甚至发生瘫痪。而类风湿是其发病特点与风湿类似,容易弄混淆,初期更容易被误认为风湿。类风湿属于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它好发于人体的小关节,比如手指、脚趾等,这类疾病具有明显的自抗性,后期的破坏力也较大,不少人还出现骨骼强直、变形,不能屈伸等,致残性高。不少人的强直性脊柱炎就是典型的症状。所以,中医调理要首先准确辨清病情,对于风湿病调治要紧紧围绕祛邪扶正,以通经活络,化风祛寒,祛痰化浊,破除瘀血等多种治疗手段,有效控制并引导恢复病情。类风湿病重在扶正,激活自我的能力,来对抗疾病。

风湿类风湿的四种证型

西医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性疾病,虽然在西医上致病因素不同,但都与中医古籍中所讲的“风湿”、“历节”、“鹤膝风”等证相似,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使气血痹阻为痹症,或使人体正虚内生痰浊、瘀血,使经络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也有风湿郁而化热。久病人体失于濡养,肝肾亏损,所以临床上也可见湿热痹阻,瘀血阻络,肝肾亏损的病人。
依据《内经》论述解释痹证的分类有三种,根据病邪的偏胜,“痹”可分为:行痹、痛痹和著痹;根据发病季节分为:筋痹、脉痹、肌痹、皮痹、骨痹;按病变部位分为五脏痹和六腑痹。方便理解和对应,我们通常按照疼痛的性质来分,主要有以下几类:

多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疼痛呈游走性,不局限于一处,关节屈伸不便,多见于上肢、肩、背。

很多经常爱穿超短裙、露肩露背衣服的人,久了之后就会感觉到肩背部游走不定的酸痛,尤其不能见风,吹了空调或是冷风以后,疼痛特别明显,感觉整个后背都是僵硬疼痛的,非常难受,其实这样就是我们讲的行痹。其主要病因为风邪,中医里讲,风为百病之长,故其他外邪也常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其中以风寒、风湿最为常见。风邪通过肌肤腠理进入机体内部,卫阳不固,腠理空虚,夹寒夹湿乘虚侵入人体肌肤、经络,造成气血运行不畅,此处自然会出现酸痛。

体查的时候会发现这些部位的毛孔粗大,皮肤发凉,肩背部僵硬板滞比较明显,这都是气血不过的表现,调理当以去除体内的风寒湿为主,邪气外出,经络通畅气血调和,酸痛自然就消失了。

症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剧烈,甚则如刀割针扎,逢寒则加剧,得热则痛缓,痛处较为固定,日轻夜重,关节不可屈伸,痛处不红不热,常有冷感,多以肢体关节(腰、肩、膝、肘、腕、踝)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活动障碍为主症。

我们所说的痛痹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坐骨神经痛、臂丛神经痛、骨质增生性疾病(如增生性脊柱炎、颈椎病、跟骨骨刺、大骨节病等)、周围血管病变中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指端动脉痉挛症等病,在其病程中均可出现类似痛痹的临床表现。

综合原因,痛痹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体内正气不足,又不注意保暖、经常吃冷饮、久居寒湿地方等原因,导致风、寒、湿邪合邪而以寒邪为主侵袭关节肢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 体查的时候多见肢体活动障碍,痛的地方调理师手下有明显的吸附感,并且发凉,调理应该以祛风散寒除湿、温经通络、培补气血为主。

以肢体关节酸痛、沉重、肿胀或顽麻为特征,初起时可见全身肌肉痠痛,头身困重,渐至关节疼痛,呈酸痛、胀痛状,以下肢关节为主,或肢体麻木不仁,皮色不变,关节沉重,活动不便,遇阴雨天气加重,天晴干燥则症状减轻。多伴周身困重、胸闷、纳呆、苔腻、脉濡涩等。起病多缓,病程一般较长,可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易致肌肉萎缩。

着痹的病因不外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外因以感受湿邪为主,常夹风、夹寒、夹热。而这一类人多是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的升清降浊功能减弱,一些毒素垃圾就排不出去,体内湿气比较重,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阳虚则难以驱散,脾虚则难以运化,更是助长了湿邪,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此外,着痹在病变过程中可以产生病理产物痰瘀,而痰瘀又可成为继发病因。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营卫气血不足,则易招致湿邪内侵,外邪痰瘀痹阻经脉日久,又损伤脏腑阴阳气血,故内外之因互为因果。着痹病机总属湿邪等侵犯人体皮肉、经脉、流注关节,气血不和,经络痹阻不通,发为着痹。

在做罐诊的时候会发现,这类人的背部脾脏投影区的罐印会呈现红紫色,罐内有很多的水气,触诊发现肢体感觉减弱,脾经胃经的循行上有很多的条索、结节等,调理应该以祛湿化痰为主,并培补气血,恢复脏腑功能,利用机体自愈功能将体内的痰湿主动排出,并配合拔罐、刮痧等助邪气外出,肢体活动自然加强,疼痛改善。

现在很多女性在产后都会出现关节疼痛,以前多是秋冬季节的产妇,现在由于空调的使用,已经跟季节没有明显关系了。女人产后“坐月子”是很关键的时候,此时很多的疾病都会趁虚而入。

所谓的产后风湿是指妇女产后或人工流产术后感受风湿寒邪所引起的肌肉关节酸困、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产后风湿病—般较难治疗,—部分患者可转为类风湿病,而大部分患者可终身带疾,有人甚至,合并骨质增生,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临床上我们常分为三种类型:

(1)肾虚型,症见产后腰脊酸痛,腿脚乏力,或足跟痛。
有些产妇本身就肝肾不足,在怀孕生产后,会损伤机体的元气,导致肾虚严重,影响关窍气血循环,在关节和肢体末端都会造成气血亏虚,调理的时候宜以补肾为主,疏通肝经肾经的同时,还应当培补气血,以增强脏腑功能,推动气血的循环。
(2)血虚型,症见遍身关节疼痛,肢体酸楚,麻木,头晕心悸。
女性在生育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气血,产后一般都比较虚弱就是因为气血消耗太过,血不足就不能充分濡养肌肉、关节、筋经等,调理宜遵循益气养血,温经通络的原则。
(3)风寒型,症见周身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痛无定处,或疼痛剧烈,宛如锥刺,或体肿,麻木重着,步履艰难,得热则舒。
产后身体比较虚弱,腠理不固,要是感受到了风邪或者寒邪,如吹了冷空调、着凉、洗头洗澡没有及时擦干等,风寒之邪就会从腠理进入机体深层,痹阻经络,气血流动受阻,都会引起全身性的酸胀疼痛甚至麻木,调理应该以养血祛风、散寒除湿为主。

查找风湿病的真正病因

风湿病人医院检查时,通常仅依靠指标,就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中经堂经络体查,讲究定性、定位、定因。通过体查师手下的异常触感、中医专家把脉、罐像体查多法反复校验,去准确发现病位、病因,并详细预知将引发何种问题。体查时从皮表的颜色、形态、温度等发现外在,从搭脉发现问题脏腑、经络,从罐像发现内在脏腑,从舌像进一步校验,多法综合,发现风湿病的真正内因。

触 诊

体查师在病人关节附近,发现这里是冰凉的,有些人膝关节还有渗冰,关节的活动度小,严重的不能自由的做屈伸动作。用手按压皮表,压痛感强,肌肉十分僵硬,有膝关节浮肿的,压下去会有一个窝。有些肩凝风的,皮表还有晦暗、毛孔粗大等表现。

罐像

风湿病缠绵难愈,与体内寒湿困重有重要关系。在背部拔罐,寒湿重,启罐时发现罐内呈雾状,皮表毛孔张开,往外出水。膝关节炎体查时,左右肾罐区,及心区罐像均有突出等异常。

关窍

关节、肩周等都是人体重要的大关窍。关窍不通,经络气血瘀滞不畅,内服的药物过不去,药力不易到达,体内的风寒湿、痰湿、瘀血难以排出,也导致风湿病经久难愈。查关窍时,体查师能明显发现关窍处寒凉,往外冒寒气,体查师的手像摸到冰,还有强烈的吸附感。

痧像

在关节附近进行经络刮痧时,寒气重的部位,会有大片的红紫痧像,平时疼痛、刺痛、酸痛的部位,还会出现紫色的痧包。沿经络一直往下刮,一直刮到手背、足跟,凡有寒湿的地方,就有红紫色的痧像,寒湿越重,痧像越重。多年的风湿患者,调理师的板下感觉也更重,板下有很强的痧粒感,板沿经络走时,有阻力不平顺。多次刮痧后,随着寒湿气的往外排,痧像会慢慢减轻,直到消失,风湿病也在慢慢好转。

中经堂风湿、类风湿、痛痹组合疗法

刮通经络环路法

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与发病,主要是风寒湿等外邪侵体,痹阻经络,邪客于体而造成。中经堂调理,采用经络环疏通技法。调理时沿上肢、下肢、腹背经络环刮痧,关节附近有寒湿沉积的地方,痧像就多是大片的红紫,痰湿、瘀血聚集处,还会有痧包、颗粒痧、块状痧出现。出痧是经络畅通、体内病邪气排出的过程,通则不痛,病气排出时,由关节炎造成的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就会有显著的改善。比如刮痧后,原来不能抬臂梳头的,可以轻快的梳头,不能下蹲的人可以连续做几个下蹲的动作。
 经络环疏通的最大特色,就是将使经络闭塞的病

邪全部的排出,它可以全面的疏通所有的经络,而不是只疏通局部,这样就让所有的病气无所遁形,从头部及四肢推赶排出,相比于其他技法,更彻底更有效。另外,风湿病的调理还要重点清理关窍,关窍是气血汇集之处,容易瘀滞痰湿、瘀血、浊气等垃圾,调理时还要配合关窍清淤术,重点对关窍部位进行疏通,使毒素排出有路,关窍打通了以后,气血就能濡养风湿患处的皮肉筋骨,促进关节的恢复,和活动度的好转。对于天气变化、居于湿地造成的急慢性风湿关节炎病,及病情的反复发作,都能起到很好的调治,和控制作用。

包围罐法吸拔深层病气

风湿病日久的人,由于病邪侵入内脏,导致脏腑阴阳失衡,正气衰弱,又会反过来造成坏影响,导致这个病久治不愈。体内深层的病气往往居于五脏六腑,常规技法难以企及,用中经堂罐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调理要在经络得到疏导的情况下,再施局部包围定罐。中经堂手法调理时,不直接在患处疏导,避免直接刺激疼痛部位,采取骨关节间歇、骨与肌肉的结合处入手,像抠物一样的,移动性的往外推。如此可将关节附近筋头上的硬的地方给拨松,调动阳气,扶助正气,以助排邪。再以局部罐法,重点对后背脏腑反射区,颈、腰部、骨盆等部位,及影响关节的重要大关窍,

进行重点定罐,并留罐10到15分钟,让体内深层的病气,通过高科技真空负压罐的吸附,充分的吸拔出来,对于寒湿严重的穴位,进行重点点刺放血,从而排出深层积滞的痰湿、瘀血、热毒等病邪。当体内深层的病气被排出,往往在体表可见到深紫色、黑紫色罐印,有些地方还会出现血泡,甚至是黄色的水泡,这是长期服用药物后留下的药毒。拔罐排毒后,人会感觉身体轻松不少,像卸掉了一个重物一样,风湿病的麻木、疼痛好转,关节灵活度增加,困扰很久的下肢无力、转筋明显改善,上下楼梯两腿也觉着能迈开步,有力气了。

除湿药灸"气场"疗法

关节部位发炎导致长期发凉、疼痛,甚至水肿,一般吃药、热敷、按摩没什么用,采用艾灸特有的“气场”疗法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中医认为“针之不及、药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通过灸的热力和药力偱经而走,能直达患处,祛寒除湿,具有持久的疗效。但为什么一些人使用艾灸调理,后来收效也不理想呢?这与是否掌握艾灸精髓有关。艾灸要有独特的气感效应,不掌握这个,就无法显著见效。中经堂艾灸的精髓就在于如何通过手

法引导气场,使艾条热力透达深部。调理时,特制祛寒除湿艾条对风湿客人辨证选取的穴位重点施灸,调理师采用技巧性手法,使每个穴位灸熟、灸透、灸到位,客人有非常舒服的得气感,能感觉有一股热力从外到内徐徐而入,浑身暖和轻松。对于肩周炎、膝关节炎的客人,灸时能感觉到手指缝、脚趾缝不停的往外冒凉气,还有腰疼的,能感觉热力暖到腰,这表明“气场调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坚持调理一段时间,风湿病的各种症状都能够显著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