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不是病,睡不好真要命!
失眠会引起疲劳、焦虑不安、全身不适、
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不集中,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精神分裂,
是人类身心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
一直靠安眠药入睡,
可是现在安眠药都加量了还是睡不着,
停药就心慌难受
服用了好多宁心安神的补品,还配合了食疗,
睡眠依旧毫无改善
尝试做了艾灸,可是睡眠不但没好,
做完竟然更加睡不着了,还上火
······
1、现在失眠多跟体质有关。
现代人体质多上热下寒,调理时的度也很难把握,
上面的火清多了容易伤元气,下面补过了易上火,
所以这种人一清就虚,一补就上火。
2、长期重度失眠对人体的气血消耗非常大,
使气血不足、心神不宁,
这种失眠常表现为入睡难,还伴有记忆力减退,
甚至出现幻想,这是由于髓海失养引起。
而长期失眠的人都有一定精神上的改变,
体内气机运行不畅,
这个时候一般人会选择“补”,结果反造成堵住,
使失眠的更重,或长时间吃药,造成药物依赖。
失眠与人体脏腑经络息息相关,
想要根治失眠就必须从经络和脏腑出发才能行之有效。
中医经络调理通过经过人机合参的经络体查和专家辨证,
根据失眠的中医分型内养脏腑,外调经络全面解决失眠问题。
失眠主要与心经、脾经、肝经、胆经有关。
《黄帝内经》里讲,失眠是因为心“神”吃不饱,
心神失养,脾胃经瘀堵,气血生成不足无法濡养心神,
肝胆经不畅,藏血功能减弱,心神不宁,
不能上济心火,都会引起睡眠障碍。
所以,体查需要找到是哪条经络瘀堵,
对症疏通经络后才能更好的解决睡眠问题。
对睡眠来说有几个关键的脏腑:心、脾、肝。
把睡眠障碍称为:不寐,不得卧,卧不安等等。
根本原因还是神不守舍,心神失养,
后天脾胃所化生气血能力不够,
还有肝藏血能力不足。
心主神,肝藏魂,心主血脉不足,
心神失养,肝藏魂功能不够,魂不守舍,
这都是影响睡眠很重要的因素。
因此体查先要找到是哪个脏腑的
气血盈亏才能更好地调治。
针对失眠,不可乱调,
只有在辨证清晰的情况下对症调理才会有效。
中经堂汇集众多名医坐诊,精准辨证,
辨脏腑、辨虚实、辨病情轻重程度,
多方面探查失眠的根源所在,
结合体查结果,开出针对性的调理方案。
“拿五经”为中经堂调治所有失眠症型的基础手法。
与常规的“拿五经”有所不同的是,
中经堂在调治的过程中不仅仅只针对头部五经,
还有颈肩及枕后部,调治时手法也有差别。
对头部调理时,会有针对性的处理并使用轻缓的手法,
而对枕后三角以及整个颈肩部这一带处理时,
则会用偏重一点松弛性的手法。
难入睡,性情急躁易怒,眼睛发红,
这是肝郁化火的典型症状,
调治时常以疏肝泻火、清脑安神为主。
即基础手法加肝胆经络环。
另外,由于“心主神明”,
基本上所有的不寐者都会有心火的存在,
都能在心包经上找到相应的结节即“阳性反应点”,
因此点按揉心包经处理“阳性反应点”并对背腧穴,
厥阴俞,心腧,至阳等重点调理也是调治失眠的关键。
很多人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睡眠很浅,容易惊醒,
再入睡困难,这种症状多属于心胆气虚的类型。
调理时会去结合其醒的一个时间,
从时辰、归经入手,同时结合脏腑、阴阳、经络等,
以疏通肝胆经为重点,
同时配伍心包经、心经及脾胃俞等,
以泻肝养血,从而调理肝藏血不足及心神不宁的现状,
如肝血虚,则再配合一些吃食,效果就更加明显了。
一些重度失眠,
需要通过静虚养气(内养功)的方法来调整,
由于任何原因引起的失眠,
其根本就是实火或虚火扰乱了心神,
导致心神失养所致,降火是调理过程中的难点。
内养功作为传统的导引功法之一,
主要通过调整姿势和呼吸方式,
使任脉运行方向回到孩童时期的状态,
达到引火下行的目的,
调理比较疑难的幻想失眠也很好。
肖女士失眠19年,每天要吃三颗药,用她的话说“世上没有比睡不着更痛苦的事了”,来中经堂调理后在内养功学习班的第三天晚上尝试性的停服了安眠药,配合卧功入睡,当晚入睡快并且睡的很沉,早上起床也没出现头晕等后遗症,精神饱满,非常开心。
张女士晚上睡不好已经有五年时间了,入睡难,醒得早,心情莫名烦躁,中药西药都吃过了,效果不好,调理3次后感觉心情舒畅了很多,能一觉睡到天亮,后又经过5次巩固疗效,睡眠恢复正常。
邱女士自述年轻时因情志问题开始出现失眠、头痛,20余年来多方治疗无明显改善,严重时需服用止痛药和安眠药。来中经堂调理5次后,当晚未吃安眠药能睡7个小时;调理12次,头痛近2月未发,每日睡眠7—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