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堂名家详解糖尿病

来源:中经堂   时间:2018-08-03 09:23

苏宝刚

任中经堂“金匮食疗”、“周天药浴”技术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小五老之一全国名老中医
 

金匮要略学科带头人
 



 

糖尿病:胰岛素不足是现象,脾胃湿热才是根源

      糖尿病这种被人们称为“富贵病”的病,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变成了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发病年龄也从中老年人向青年人甚至是青少年蔓延。不可治愈、终身服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始终让人心有余悸,它已经成可怕的“可怕杀手”。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感染、毒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状,其后期还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危及生命。

      糖尿病主要分为I、II两型,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II型糖尿病是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的90%以上。其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糖尿病真相与误区


误区一:胰岛素对糖尿病“百利而无一害”
 
真相:长期服用胰岛素,血糖不降反升,还会加快出现并发症


误区二:糖尿病只要不吃糖就行
 
真相:吃出来的富贵病脾胃湿热致血浊,生消渴


误区三:吃药后,血糖稳定就能停药了
 
真相:糖尿病要“清”调:清脾胃改善代谢,清血控制血糖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从历史来看,中医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糖尿病(消渴)的医学。在两千多年的实践中,产生出不少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一些最根本的见解在中西医两种不同的体系间有其一致性。

1、五脏皆柔弱者,易发消渴
2、糖尿病也称为消瘅,损伤脾胃、产生内热是病因
3、情志过极,郁久生热,所以损伤脏腑,产生消渴


 


 

中西医治疗方法对比

 

西医主要采取方案:

 

1、饮食治疗:严格限制摄入总热量

2、口服药物治疗:包括磺脲类和非磺脲类的促胰岛素分泌剂使用。主要不良反应有低血糖、胃肠道反应、水肿和加重心衰等。

3、胰岛素治疗: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的另一种方法是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

4、胰腺移植和胰岛细胞移植:多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是进行胰肾联合移植的适应症。
 

中医主要辨证调理:

1、循经通络 主要经脉
督脉、任脉、背部膀胱经。
 

辨证加减:燥热伤肺加肺经、胃燥津伤加胃经、肾阴亏虚及阴阳两虚加肾经。
 


2、点穴顺气 主要经穴:脾俞
 

随证配穴:燥热伤肺加肺俞、鱼际;胃燥津伤加内庭、合谷;肾阴亏虚加肾俞、太溪;阴阳两虚加关元、三阴交、太溪。
 


 


3、群罐排毒
 

处方:腹部七罐:肚脐及四周二指分别叩拨一罐,子宫双穴各叩拨一罐;背部七罐:大椎、命门、肾俞双穴、长强、小肠俞双穴各叩拨一罐。

 


 

经络调理“四步走”远离高血糖的“自愈”之道

第一步:经络体查,了解身体情况

第二部:辩证调理,有效降糖
方法一:肝气不顺为首因,降糖先调肝
方法二:独特药浴配方,专属降糖“利器”

第三部:减少并发症
点穴改善糖代谢,缓解各类症状

第四部:日常功法养护,避免复发
方法一:易经筋是缓解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方法二:导引之术与静虚养气调理


 

上一篇:甲状腺问题“重女轻男”,40岁左右女性易高发

下一篇:中经堂-男科专项调理